四虎影视大全-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四虎影视成人精品-四虎影视成人-四虎影视必出精品

新聞動態

NEWS INFORMATION

  • 蘋果再遭澳大利亞機構批評:質保時間被迫延長

    2014-03-22
      日前,蘋果被澳大利亞消費者保護機構“打了一記耳光”,被要求提供兩年的保修。 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批評蘋果稱,其在澳大利亞在某些情況下,錯誤使用了14天退還政策和12個月保修政策。 該委員會要求蘋果遵守澳大利亞的售后保修法律,蘋果表示答應,這意味著蘋果大部分產品將在澳大利亞獲得24個月的保修承諾。 另外,蘋果還答應在澳大利亞官方網站提供相關信息,解釋自家保修政策和澳大利亞法律要求的保修政策之間的區別,另外還將對蘋果的員工和客服中心代表進行重新培訓。 實際上,蘋果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到澳大利亞相關機構的懲罰和警告。2012年6月,澳大利亞一家法庭判決,蘋果必須支付225萬澳元的罰款,理由是蘋果在一款iPad上進行了誤導性宣傳。
  • 2025年的互聯網會是什么樣?

    2014-03-22
      萬維網今天年滿25歲。作為探討“互聯網未來”的一部分,皮尤研究中心詢問了一群科技行業專家對10年后的互聯網的想法。他們的回答道出了一個深度互連、遠遠超越國界的世界。 皮尤向專業人士拋出了一個開放式問題,讓他們預測2025年的互聯網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會對社會、經濟和政治進程產生怎樣的影響。“不管好壞,你覺得2025年互聯網對人類最大的影響會是什么?”皮尤問道。它詢問的專業人士有研究人員、企業家、作家、開發者等等。 無形的信息 麻省理工學院高級研究科學家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設備們將越來越多地擁有自己的通信模式,自己的‘社交網絡’,它們通過這種網絡來分享和聚合信息,承擔自動化的控制和激活。漸漸地,人類將處于一個決策由一系列活躍的協同操作的設備作出的世界。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為媒介的通信)將變得更加無處不在,但不那么顯眼。在某種程度上,它將融入我們所有活動所處的情境。” 可穿戴技術的潛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軟件開發者亞倫·羅伯茨(Aron Roberts):“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可穿戴設備,家居和辦公室也會有各式的傳感器,它們能夠幫助我們不斷地改變生活方式,及早檢測針對疾病風險而不只是疾病本身。我們可能將能夠逐日甚至是逐個小時調整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因而日漸減員的醫療服務系統反而能夠大大提升治療效果。” “Ubernet” 擁有40年數字通信從業經驗的大衛·休斯(David Hughes):“通過Ubernet,地球上的70多億人遲早都會‘互連’,連接至特定的地點。這會使得國家對人們的生活的控制力下降。當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相互觸及,進行雙向通訊,國家對地理邊界內的每一個人的控制力會開始下降。” 全民教育 谷歌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Hal Varian):“互聯網對世界最大的影響將會是人人都能觸及所有的人類知識。現在,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很有可能在印度或者中國的農田中勞作。讓那個人以及數以百萬那樣的人得到教育將會對人類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廉價移動設備將會全球普及,像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這樣的教育工具也將讓每一個人都能用到。這會對提高人類的整體文化程度和計算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全球人口的知識面和教育程度將得到提升。” 日常的黑暗現實 TopEditor國際媒介服務公司CEO盧埃林·克里埃爾(Llewellyn Kriel):“互聯網上的一切一切都將明碼標價。網絡恐怖主義將變得司空見慣。個人隱私和信息保密都將成為歷史。網絡‘疾病’——精神上的、身體上的、社交上的、成癮的——將侵襲大量的家庭和社區,并跨境蔓延。數字鴻溝將會擴大并惡化到各國或者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都無法控制的地步。這將加劇富國與窮國的兩極分化。全球化公司將會利用這一點。數字犯罪網絡將成為新的現實。恐怖行動,不管是組織發起的還是個人發起的,都將成為日常現實。世界將變得越來越不安全,只有個人技能和洞見才能保護個人。” 更加精明的政府 南阿肯色州大學副教授保羅·巴比特(Paul Babbitt):“政府在將互聯網應用于政治控制和社會管制上將變得高效得多。也就是說過濾工具將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越來越重要,高效實用的過濾工具將能夠對其服務收費。人們也將樂于以眾多網站普遍存在的開放性換取更加結構化、更加規范的環境。” 地緣政治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傳播副教授蘭迪·克魯弗(Randy Kluver):“互聯網最被忽視的影響在于地緣政治。鮮少專家研究這個問題,但數字媒體的興起給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帶來的重大影響。部分非常重要的維度包括跨國政治運動的發展,虛擬國家的出現,數字外交努力的影響,信息在削弱國家權力上的角色(想想維基百科),以及……網絡沖突的發展。” 生于線上 谷歌副總裁溫特·瑟夫(Vint Cerf):“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公民權和信息共享。為了適應數字通信與存儲經濟學,商業模式將發生改變。我們最終可能會實現網絡選舉,但前提是我們要有非常強大的認證體制。隱私問題必須得到改善,企業在保留了用戶哪些信息上也需要提高透明度。更多的公司將生于線上,從一開始就面向全球市場。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將成為重要的創收來源。”
  • 臺灣零碎團購網站如何從快倒閉到營收翻55倍

    2014-03-22
    2010年我們曾經介紹過臺灣每日一物模式的電商網站瘋狂賣客,創立之初確實發展良好,不料團購模式異軍突起,每日一物很快落寞,成為一個失敗的商業模式,這讓瘋狂賣客在2011年一度于瀕死邊緣掙扎,當年被別家公司收購,才免于倒閉。 瘋狂賣客之后轉型為團購網站,在這行近三年淘汰率達75%的超級競爭行業中,它活下來了,去年營收3億元新臺幣,跟草創時期2008年相比,翻了99倍,躋身臺灣團購網第四強,2014年營收預估10億元新臺幣,屆時可望與Groupon臺灣站和PayEasy旗下團購網17Life,一爭團購網站老二地位。 這只小螞蟻為何能活下來?其生存關鍵在于商品力。「比商品數不夠多,比送貨速度不夠快,比低成本,我們規模太小沒議價能力!」瘋狂賣客創辦人深知,他們無法和大廠硬干,能比的只有「商品力」,「就是賣別人沒有的!」
  • O2O不能違背“商業的基本法則”

    2014-03-22
    O2O不能違背“商業的基本法則“ O2O這個概念出來好多年了吧?互聯網創造出的各種概念往往很快就出現標桿,什么C2C、B2C、B2B啦,什么SNS啊,移動互聯網啊,好多,都能立馬想到幾個有名有姓、有頭有臉的大咖來。唯獨這個O2O,互聯網的創業者們懷揣“改變”、“顛覆”傳統行業的夢想,一次一次的努力實踐著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概念,可至今都沒折騰出個像樣的玩意兒。 你說誰?大眾點評?除了上海還有好用的城市么,你自己提交過點評么,150塊錢一條默認點評的行情你知道么?而且我覺得,百度地圖完全可以取代大眾點評。還有誰?團購?有活得自在的團購么,或者有哪家團購網站“顛覆”了哪家線下店鋪么?被他們折騰黃了的倒有不少。點菜?除了海底撈之類的我還真沒覺得有啥意思。還有的,就真的沒啥好說的了。 按照我胖胡斐的習慣,我會從概念開始聊。 O2O,線上到線下。直白地講就是在線上聚集人,引導他們去線下消費,通過轉換而獲益的商業模式。模式中的三方都可以獲益:消費者得到優惠,線下商家得到客源,網站得到傭金。我們說,如果構成商業模式的三方每方都受益,這就是健康的。 可是現實為什么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呢?我們看看現實什么樣兒。 幾個打車軟件的“貼錢”大戰大家都知道,一陣火爆的拼誰補貼更多的鬧劇之后,打車市場并沒有因此真正運轉起來。兩個富二代為了爭取屌絲消費者的芳心,用盡心機拿老爸的錢來“補貼”,中間夾著一群雞賊的利益驅動者——出租司機。所以結果就是,消費者知道了,也體驗了,可是,屌絲消費者們沒有跟富二代培養出感情,反倒被雞賊司機教育成了唯利是圖毫無忠誠度的投機者。我們回到模式中的三方:打車軟件、出租司機和消費者。打車軟件“贏得”了市場,司機得到了客源和利潤,消費者得到了方便和返利,好像都對啊。 問題出在哪?問題就在:這違背了“商業的基本法則——公平”。 司機應該從增加的客源中獲得利潤,而他得到了不應得的“補貼”,而且補貼成了主要的新增收入來源(可以參考配圖,不少司機認為自己掙補貼更靠譜);消費者也獲得了不應得的補貼,一個本來就打算花20塊錢打車的人,因為你這個富二代給補貼,他就可以少花10塊錢,授人以魚(沒有三點水)是不對的;最后,打車軟件用老爸的錢換回了更多次被體驗,這叫“互聯網思維”也好,培養市場也罷,反正這種玩法并沒有真正讓市場形成。 所以,我說打車軟件的玩法不值得學習。因為他們用很大的力氣,沒有讓商業模式轉起來。我說的“轉起來”,是不用靠錢推就能實現自循環的方式,那才是健康的。 2013年雙11之前,天貓做了一輪挺大的O2O推廣,在27個省市自治區1133個縣的百貨賣場放易拉寶,發放超過1億張優惠券,面值超10億元(數據來自天貓的結案PPT)。他們在全國各大賣場告訴消費者,現在可以不買,等到雙十一那天,在線上有同樣的款式,而且半價哦。同時天貓還跟銀泰百貨做了一個盛大的發布會,宣布在雙十一這天兩家聯手,銀泰百貨所有商品在天貓可以買,也參加促銷。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因為作為賣場,需要的是有更多人到店,哪怕是讓人到自己的線上店鋪去買也好,最起碼,不會有人愿意跟已經進店了的客戶說“先別買,過幾天去別的地方買”吧。而這樣的玩法,其實就是從線下拉人到線上去。 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淘寶玩法:雙十一要完成銷售目標,從轉化率反算成當日的到站UV(獨立訪問者),再分解成各流量來源的UV,這就必然有線下引導UV的任務,而這個所謂O2O項目正是完成流量目標的手段而已,賣場的死活天貓才不關心。(如果不懂轉化率,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細說轉化率”) 天貓這個總結PPT在網上放出來,我就轉發說“原本Online-Offline被天貓玩成了Offline-Online”,從線下拉客進一步榨干線下購買。更可怕是要求集中在1111爆發。所以這是黑洞式的促銷手段而已,而非利己利彼。”緊接著天貓的PR老大回復說這期是偏營銷了一些,后面模式逐步推進。 然后,當然就沒有然后了。天貓永遠不可能讓可以成交的流量轉化到線下去,所以,這樣的O2O玩法,線下一方沒有受益,自然也沒了意義。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違背商業合作的基礎“共贏”。 各取所需,各自受益才是共贏。線下需要能來就掏錢的顧客,線上也需要來就掏錢的客戶,而想要把別人需要的東西拿過來自己用,忽悠一次可以,再忽悠一次試試。 所以,線上線下賣場的O2O合作方向應該是:線上引導客戶集中去線下消費,線下賺取增值服務利潤;線下賣場鼓勵客戶去線上購買,線上得到流量和銷售額并從中獲利,線下也因此獲得更多銷售機會。說簡單一點就是,天貓鼓勵客戶周日到銀泰百貨參加活動順道胡吃海喝看電影,銀泰百貨鼓勵客戶去天貓銀泰旗艦店參加夜場搶購。 我老婆之前經營一家杭州的景區花園餐廳。從開業開始,就不斷有團購網站打著O2O的旗號來談合作,形式無非就是你做一個特價套餐,或者做一個優惠券,他們放在網上去賣,用戶購買之后到店消費驗證,然后他們扣點之后結算。對餐廳來說,獲得額外的客源這挺好,而且能否讓客戶第二次來完全是我們菜、環境和服務決定的,這也沒什么好說。我要說的是,這些網站,比如點評、美團之類,他們不會讓餐廳閑著,永遠忽悠餐廳做促銷。餐飲這行很有趣,菜品毛利在45-55%,做促銷的話,優惠套餐占比越大,整個毛利就會降低越大,所以促銷期毛利往往降低一半,這時候要保住有利潤就要增加客源,而增加客源的簡單方法就是再做網絡促銷。說得直白一點,團購讓很多餐廳處在半吸毒狀態。多說兩句,如果餐廳要提高利潤率,就只能在食材上做文章,所以大家在多數餐廳吃到的東西,真正好的還真不多。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互聯網營銷玩法過于單一和急功近利。 憑什么在網上賣東西一定要打折?除了打折,就沒別的玩法了么,說好的講故事呢?反過來,互聯網也太多的被線下商家當成“促銷工具”而不是“營銷工具”。我認為,O2O的線下一方,應該通過線上渠道,告訴潛在消費者“我好”,而不是“我便宜”,但現實恰好反過來。 2014年三八節,阿里做了一場不溫不火的O2O活動,號稱請全國人民吃喝玩樂。內部的總結報告自然堆滿了“xx秒搶光xxxx份xxx”之類的排比句式,可老百姓層面的熱度卻平淡得要死。拋開還是在做低價秒殺這種爛大街的做法不說,仔細看他們的銷售業績,我們不難發現,賣得最好的,是“電影票”和諸如“外婆家”這類連鎖名店的套餐抵價券之類。這類商品有一個共同特色:標準化。消費者對商品的品質有共同的認知,電影院的水平差不多,連鎖餐廳的菜品質量也有保障。于是,這個玩法的結果就是,受益人是大店,小店們沒有撈到好處。而如果一個做法沒有能夠讓中下層商家普遍獲益的話,就很難形成規模,并形成驅動力推動模式運轉起來。 當然,從合作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找大連鎖更省事也更快見效,可是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對,讓普通商家沒有很好的參與感。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線上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機制過于集中和人工,并沒有常態推廣平臺。 我們會發現無論團購、聚劃算本地團還是時不時進行的季節促銷,都是“活動”性質的,這樣的活動都是“集中流量資源再分配”的過程,于是就會用人腦進行分配資源,本著“錦上添花”的原則,好的資源給好的商家嘛。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自然越發明顯。由于缺少常態推廣平臺和機制,讓整個模式的運轉非常依賴線上資源的數量、分配和人力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沒法轉起來。 所以,學學淘寶剛開始的時候,讓賣家都覺得有希望并且告訴賣家怎么玩,讓他們自己玩起來,而不是每次都要人陪著玩,才有可能搞大。 有個說法:團購是O2O 1.0,點菜是2.0,到3.0才會顛覆。這是多么無力的邏輯!合著千千萬萬線下商家陪著一群互聯網土豪瞎折騰試錯? 只能說,這么想的人實在太TM互聯網了,太站在第一個O的角度考慮問題,殊不知本身O2O是個跨界的事兒,被跨的另一個O,才是應該思考的重點。
  • 浩網科技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一站式網站建設服務

    2014-03-22
              根據中央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于6月18日正式啟動。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活動將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自上而下在全黨深入開展。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1月2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他強調,要充分運用第一批活動經驗,緊緊扭住反對“四風”,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真正讓群眾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     為讓各界能夠更好地展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公司專門設計了一款獨特的網上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目前已經為贛州市國家電網、贛州市公安局等重要政府部門建設了專題網站。    
  • 亞馬遜中國加速:AWS入華 業務全面鋪開

    2014-03-12
    騰訊科技朱旭冬12月19日報道 對于國際互聯網公司來說,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并不需要過多說明。幾乎所有國際互聯網巨頭都將中國視為重要市場,亞馬遜也不例外。 但是,直到昨天,亞馬遜才真正將自己所有的重要業務都帶到了中國市場:電子商務平臺、Kindle電子書業務和AWS(AmazonWebService)云服務。 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并不晚,其在2004年即通過收購卓越網入華。不過在今年以前,亞馬遜在中國僅有電子商務業務。2013年以來,亞馬遜在中國市場明顯加快了步伐:6月正式在中國推出Kindle,現在又將AWS業務正式落地——雖然這項服務要到明年年初才會對部分企業提供有限預覽。 亞馬遜創始人、CEO杰夫-貝索斯并不認為亞馬遜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他曾表示云計算服務才是亞馬遜的核心,而且云計算服務的市場要比純電商業務大得多。 亞馬遜高級副總裁、AWS負責人安迪-杰希來到發布會現場并發表了主題演講,介紹了AWS的發展概況。除了他之外,Kindle業務的全球負責人也來到了中國,只是沒有參加公開活動。 亞馬遜不久前剛剛在中國發布了第二代的KindlePaperWhite。其實Kindle也是基于云平臺的產品,AWS的落地更提升了Kindle在中國的用戶體驗。 亞馬遜AWS和Kindle這兩大業務負責人同時來華,凸顯亞馬遜對在中國開展新業務的重視。 AWS中國聯手各方云服務曲折入華 作為云平臺的先行者,亞馬遜在2006年就推出了AWS服務,并且在云平臺服務領域一直處在全球領先的位置。 但是按照中國的政策和法規,AWS服務屬于電信增值業務,對外資企業在華開展此類業務多有限制。據騰訊科技了解,亞馬遜曾四處挖人來負責AWS中國業務,但是擔心落地困難,很多人并未接受亞馬遜的邀請。 為了在中國合法經營云服務,國外公司往往采用成立合資公司的辦法來獲取牌照。去年11月,微軟也是借道與世紀互聯的合作,正式將其WindowsAzure云服務落地中國,但到目前,WindowsAzure仍然沒有進入正式運營的階段。 亞馬遜AWS同樣選擇了類似的方式入華。其選擇共同成立公司的合作伙伴為田溯寧任董事長的寬帶資本,并且聯合光環新網和網宿科技講一道提供必要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IDC)和互聯網接入服務(ISP)。同時,AWS中國還提出了前店后廠的模式,與北京市政府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計劃利用北京和寧夏兩地的設施和資源為AWS未來在華的發展做準備。 根據寧夏中衛市提供給媒體的一份材料顯示,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及西部云基地的發展思路是按照100萬臺服務器,規劃12.8評分公里進行科學建設。但亞馬遜并未對外界透露AWS將有有多少占比。 谷歌(微博)曾公開表示自己在2010年底共有90萬臺服務器,其最新在臺灣投入使用的數據中心占地為0.15平方公里。以此對比可見寧夏中衛市對其產業園和云基地的規劃非常之大。 在亞馬遜內部,電子商務和云服務是相對獨立的部門。到了中國,這兩塊業務則更像是交由了兩家公司去運營,一家是亞馬遜中國,另一家是AWS中國。 AWS中國網站有自己的域名(amazonws.cn)以及管理團隊,其負責人容永康的職位一方面是亞馬遜副總裁,同時也是AWS中國董事總經理。另外,亞馬遜中國和AWS中國在財務、公關等方面也都會由獨立的團隊負責。 云平臺競爭加劇AWS中國看重增量市場 亞馬遜在云服務領域是全球的領跑者,但其是否能適應中國市場仍然很難說。中國幾家互聯網巨頭也已經推出了自己的云服務,就在AWS宣布入華的當天,阿里云和騰訊云都推出了降價策略。 亞馬遜AWS服務的優勢在于其已經運營了近7年時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AWS能夠提供各種云服務相關的功能,這對企業來說用起來會更加便捷。 但是國內提供云服務的大公司,往往可以借助自己已經形成的生態系統來吸引企業加入。比如很多電商公司會基于阿里云搭建自己的服務,而阿里巴巴也基于阿里云做出了更適合電商公司使用的聚石塔項目。騰訊云平臺則有大量游戲開發者,他們同時也會將游戲發布到騰訊的各大開放平臺。 在巨頭之外,以電商為核心業務的京東也有云服務,蘇寧更是將電商等業務都歸在了蘇寧云商旗下,甚至體量更小一些的美團等公司也會將自己的云計算能力開放給第三方。 和亞馬遜中國的電商業務一樣,AWS中國也需要本土化。不過AWS服務并不像電商一樣需要很強的運營能力,更多的是依靠技術。如果企業完全按照技術需求來選擇服務,對AWS中國會更有利。 不過中國云平臺的服務才剛剛起步,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的移動應用開發者會越來越多,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云服務。AWS中國最看重的也是云服務未來的增量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走向全球,如果在中國本土就使用AWS服務,那么今后拓展國際業務時就能更方便的接入到亞馬遜全球的AWS,節約了學習和適應的成本。 電商零售部門缺失中國區總裁業務仍在發展 雖然亞馬遜今年在中國連續推出了兩款Kindle產品,并且在年底前宣布了AWS即將正式進入中國。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亞馬遜中國自去年王漢華離職后,中國區總裁的職位一直處于空缺狀態。亞馬遜中國電商相關的業務基本上都有由亞馬遜全球的一位高管負責。 有熟悉亞馬遜中國的人士透露,這一年亞馬遜中國內部非常混亂。 但由于今年中國整體電商行業仍然處在快速上升期,亞馬遜中國的業務也一直處在向前發展的狀態。 不過,亞馬遜中國今年最亮眼的表現還是將Kindle帶到了中國,并且在電子書內容上比去年有了成倍的增加。 去年亞馬遜推出電子書商店時,圖書數量為2.4萬冊,但是今年第二代KindlePaperWhite推出時,其電子書城的圖書數量已經達到6.2萬冊。亞馬遜全球副總裁張文翊表示,未來在中國推出KindlePaperWhite的時間也會越來越趨近于和全球同步。 隨著電商、Kindle和AWS的先后入華,目前亞馬遜的主要業務都已經在中國有了落地,中國對亞馬遜來說也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市場。亞馬遜創始人、CEO杰夫-貝索斯曾在2007年卓越網改名卓越亞馬遜時來華,或許,距離他下次來華也已經不遠。
  • 我司女同胞們--3.8女人節

    2014-03-12
        哈哈哈,今天是3.8女人節,我公司所有女性同胞們分享了這個重大的紀念日哦,那可是我們女性獨有的節日哦。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節、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爭取自身的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中國于1922年開始紀念“三八”節。中國婦女第一次群眾性的紀念“三八”節活動是1924年在廣州舉行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 用戶分享了文章,可是他們真讀了嗎?

    2014-02-21
    創建于2012年3月的標題新聞網站Upworthy在短短兩年內發展成為一家流量巨大的媒體網站,目前該網站的Alexa全球排名為317,而美國區排名為150。這種幾乎不可思議的現象引起了許多業內人士的注意,本月初“標題黨”和“內容黨”更是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辯論。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Upworthy,這家網站致力于傳播有意義的圖片和信息,他們將來自其他網站的新聞進行解構之后在擬一個引人入勝的標題,而新標題必須是能夠獲得更多點擊率以及轉發的形態,隨后這些標題就會被分享到社交網絡上,而用戶們則會通過點擊這些標題而訪問Upworthy主站,這種傳播新聞的方式類似于病毒傳播。 Upworthy的巨大流量與社交網絡的傳播和網民的分享密不可分,那么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針對那些網民們分享的鏈接,他們是僅僅只看了一個標題就分享了?還是已經閱讀了其中的內容呢?網站實時流量分析機構Chartbeat的CEO托尼·海勒(Tony Haile)給出了答案:“根據我們的研究,人們通過社交網絡分享的行為與他們實際閱讀到的內容并不存在直接聯系,簡言之就是分享并不等于閱讀。” 如果你是一個媒體工作者,或者擁有自己的博客,或者是一個經常留意某篇文章的分享次數的話,那么海勒的上述說法一定會讓你感到詫異,畢竟只有當一個人讀完內容之后覺得有意思或有意義才會想到去分享相關的鏈接,同時網站文章的分享數量也是衡量其受歡迎與否的主要標準,這也正是大型新聞機構都會配備至少一名社交媒體編輯的原因所在。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篇網文被閱讀了100萬次,卻沒有被分享一次,或者被分享了100萬次,卻沒有被閱讀一次,肯定不會相信,而這的確是Chartbeat的發現。 Chartbeat的首席數據科學家喬什·施瓦茨(Josh Schwartz)隨后澄清道,在海勒的說法中,“社交網絡”特指的是Twitter,但實際上人們在沒有閱讀內容的情況下就對其進行分享的做法普遍存在于各個社交網絡之中。“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其被Twitter分享的次數與流量有著很強的相關性,”施瓦茨介紹說,“但該文章被閱讀的次數和被分享的次數卻沒有很大的關聯性。” 根據施瓦茨的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四點:(1)人們多是在移動設備上使用社交網絡,這種設備的屏幕普遍比較小,所以人們很少會耐著性子將內容看完;(2)人們所分享的內容能夠反映出自己的閱讀喜好,研究表明人們更傾向于分享那些讓他們感到快樂或懷舊感的內容,所以如果一個標題就能打動他的話,自然能促使他進行分享;(3)對于那些重大的新聞事件,人們可以僅在看到標題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將其分享出去;(4)人們仍然不太習慣通過互聯網閱讀內容。 不管原因究竟是哪一種,“分享≠閱讀”這種怪相已經普遍存在于社交網絡之中。“由于工作原因,每天我都會瀏覽數百篇文章,我也承認有些文章我并沒有閱讀就分享了出去,”英國《每日郵報》的社交媒體負責人泰勒·洛倫茨(Taylor Lorenz)說道,“我覺得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所分享的內容都是自己閱讀過的,那么他一定在撒謊。” Upworthy也對用戶們的點擊、閱讀深度等指標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與Chartbeat基本相符。通常情況下,人們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讀到四分之一處就進行分享的總人數要多于那些點開即分享以及讀完全部內容進行分享的人數。此外,Upworthy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在讀到文章的四分之一處時,分享行為出現一個高峰,而在讀完整篇文章,又會出現一個更加明顯的分享高峰期。社交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也有類似的發現,人們在使用電腦瀏覽網頁時,平均在打開該網頁3.5分鐘之后對其進行分享,而在使用手機瀏覽網頁時,該數據為兩分鐘。
  • 余額寶們賺的是誰的錢

    2014-02-21
      關于余額寶的種種傳說和擔憂在春節前已經有所蔓延,盡管官方的解釋可以把這種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歸因于競爭對手的抹黑,但是春節之后首次出現的“暫無收益”事件還是讓人驚出一身的冷汗。 是虛驚一場嗎? 余額寶的收益通知通常都在上午,到賬則在下午三點之前。理論上講,只要到賬則不存在違約責任,事實上支付寶也承認,由于春節后余額寶用戶增長再次出現高峰,2月12日凌晨派發收益的文件大小甚至超出了系統閥值,其緊急升級收益發放系統,導致收益顯示時間出現延后。 互聯網是個是非之地,無風三尺浪,更何況已經耳聞傳言的屌絲對于旱澇保收已經產生的疑問,那就是余額寶的高收益究竟來自何方?為什么銀行的活期存款才百分之零點幾,而余額寶卻能高達6%,這里面相差數十倍的差距是否合法、合理、合規?銀行又為什么對于這種存款搬家束手無策?更有意思的是,支付寶歸納的2000多億資金絕大多數又以協議存款的方式流回了銀行,支付寶的收益又能高到哪里去? 以支付寶為典型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后,各種以資金歸集為特征的這寶那寶紛紛出現,收益許諾一個比一高,口氣一個比一個大,你敢叫6%,我就敢叫8%,這其中有網絡金融賠本賺吆喝補貼的因素,同時也的確讓長尾理論在互聯網上找到了實踐的基礎,無數看似單獨沒有什么價值的散戶,當他們以某種方式完全集聚后也有不菲的價值,這就叫集腋成裘。天弘基金的實踐是標準的逆襲,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互聯網的本質特征。理財產品高于6%以上的產品有的是,但是門檻也是相當的不低,沒個一百萬也要五十萬,這種高門檻阻擋了無數夢想高收益的中低收入人群,五十萬是錢,五塊難道不是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支付寶巧妙地利用互聯網轉賬系統在瞬間完成了散戶到大戶的轉換,所以一定程度上,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銳減而形成的機會利潤,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天弘基金真的具備超常的盈利能力嗎? 其實不然。 即便天弘具備,其他基金也未必具備,支付寶具備,零錢寶也未必具備,如果誰都具備,那只能說明這是一種社會平均利潤,社會化的規模化的資金收益率就在6%,換句話講,市場化的利率其實就是6%,銀行間拆借利率就是真實的市場利率,而這個Shibor現在差不多就是6%上下,季節性“錢荒”的時候,甚至能在短期波動高達15%上下,支付寶以這種利率借錢給銀行是完全可行的且風險可控的。在實際操作中,年化收益率的年化兩個字又為基金留下了空間,因為按規定,資金轉入轉出當日不計息,以一周計算,如果宣傳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的話,實際收益率不過4.6%左右,基金切換空間就有1.5%左右。 分析到這里估計會有不少的人有相同的疑問,既然市場的實際利率已經達到6%左右,那么為什么銀行的利率管制還那么低呢?銀行為什么多此一舉跟支付寶買錢而不直接把收益支付給儲戶呢?何必舍近求遠或者作繭自縛呢?這個問題問商業銀行是沒有答案的,只有去問周小川做行長的央行,而央行是不會回答你的,所以問了也白問,搞不好反倒提醒了央行監管互聯網金融的策略和思路,把互聯網的這種技術革命帶來的對傳統封閉低效金融業的沖擊也給封殺了。央行和商業銀行的訴求與我們投資者都不一樣,后者要求收益,前者控制風險,基本上是雞同鴨講。 簡單講,支付寶們賺的是技術革命的價差、思想觀念的價差、制度安排的價差,表現上看賺的是銀行的錢,實際上是市場化的錢,什么時候央行醒悟,不再自欺欺人了,支付寶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 Flappy Bird讓人極度上癮的10個原因

    2014-02-21
      近日,Flappy Bird開發者,越南小伙Dong Nguyen,永久性下架了這款款每天能為他帶來大約50000美元收入的游戲,而原因正是它太讓人上癮!另一個原因是,這款紅遍全球的游戲打亂了他原本簡單的生活。那么Flappy Bird讓人極度上癮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文總結了10個原因。 現在,你一定對Flappy Bird有所耳聞,它現在是超過100個國家iOS App Store排名第一的app。該游戲由越南首都河內的一位開發者開發——是的,一個越南小伙震驚了全世界,以一己之力打敗了Supercell和Rovio這樣的公司,而諷刺的是,他沒從這些巨頭身上借鑒任何經驗。 你可能還記得幾年前,Rovio如何以Angry Birds席卷全球。Angry Birds是Rovio公司的第52個游戲。自此,許多游戲公司不僅克隆了Angry Birds,他們還從Angry Birds偷師了不少準則,并應用到他們自己的游戲中:設置多個難度等級,添加三分評星系統,用戶可分享,購買更多關卡的程序包,并且將星戰版發展為成熟的特許經營方式。Rovio成功定義并打包了移動游戲的成功準則。Supercell公司的Clash Of Clans以及King公司的Candy Crush即是如此。 Flappy Bird沒占到一樣,而這正是世界各地的人都為之瘋狂的一個關鍵原因。人們厭煩了app的內置購買以及源源不斷、越來越難的關卡,他們想要點新鮮的東西,Flappy Bird應運而生。Flappy Bird給游戲設計者和休閑的游戲玩家(casual gamers)上了全新的一課。有些人可能會說,這純屬僥幸,單槍匹馬的越南設計者Dong Nguyen只是走了狗屎運。但是,我卻覺得,他掐準了眼下人們對休閑游戲真正的需求。 除此,還有什么理由能解釋他開發的其他游戲也躍上了App Store的排名前列?Flappy Bird盤踞榜首,他的另兩個游戲Super Ball Juggling和Shuriken Block也進了前10。更別說Ironpants[1]——一款克隆Flappy Bird的游戲——才2.5星,竟也排名第三,而Flappy Bird是穩穩的四星。并且,別忘了,.GEARS——Dong Nguyen的個人品牌——還擁有另外三款游戲,分別是Smashing Kitty、Droplet Shuffle和Ninja Assault(戳這里:http://www.dotgears.com/),雖然都還沒在App Store上架,但可能即將上架。這三款游戲都能在移動設備上玩。換句話說,.GEARS還會有更多游戲面世。如果你像我一樣,玩過所有這些游戲,你大概就能初步感受Nguyen的審美趣味了。 Flappy Bird給游戲界引入了一些設計原則,下面是我的解析。 1、設計得很難 毫無疑問,玩Flappy Bird,你的第一個體會肯定是它好難。Tech In Asia的一些團隊甚至沒有通過第一根立桿。它已經難到變態的程度,令人挫敗、苦惱,某種意義上,其存在就非常滑稽。難雖難,但好玩,這種意義上說,Flappy Bird是種折磨。如果你看一看App Store上的評價,你馬上就會發現多少人恨它。這很可能是其成功的最大一個原因:人們喜歡虐自己,完了還愛分享。游戲的難度是為其病毒式傳播專門設計的。 2、玩法極簡單 Flappy Bird上手幾乎沒有障礙。Angry Birds、Clash of Clans及其他一些大名鼎鼎的移動游戲,玩家都要花費幾分鐘——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學習如何玩。但凡你要訓練新玩家如何玩,你就會流失玩家。但我能把我的iPhone給任何路人,用不了一秒鐘,他們就會知道怎么玩Flappy Bird。這意味著每個人都能玩,并且每個人都會去玩。某種意義上說,這與其高難度達成了完美的平衡。但是學會容易,精通難。Flappy Bird擁有最佳的學習曲線。 3、成功總在一步之遙 Flappy Bird總是給你一種感覺:你本可以比上一盤表現得更好,這可能是其最糟的地方,因而也是其最強的地方。對于Angry Birds,即使某一關我只得了兩星,我通常也會感到滿足,我會想“至少我通關了”。而Flappy Bird呢,就沒有類似這種松了口氣的感覺。它本質上只有一個level,而不管你得多少分,你都只感覺自己表現有多爛。 “哦,你得了2分?爛透了。” “哦,你得了25分?爛透了。” “哦,你得了100分?爛透了。” 每次小鳥墜落,你都會感到挫敗的沮喪,一種你一心想要擺脫的感覺。你想要比上次強,因此,你會四處跟人說:“嘿,我玩到20分了!”但是在網上,總有比你更強的人。 4、沒有app內置購買 這可能是Flappy Bird最誘惑般引人(原文:deceptively compelling)的特征。現在大部分排名靠前的apps都有內置購買。你打開一個新的app,那些躲不掉的收費、收費墻、廣告或者那些可以美化角色或使關卡更容易通過的隨機內置購買讓你望而卻步,這些Flappy Bird統統沒有。是,有些亂七八糟的廣告,但是這些廣告好像是有意用來妨礙你玩游戲的,它增加了額外的難度。換句話說,它完全是免費的。它打破了游戲設計者貪婪的形象。它正是用戶需要的——用戶不想再付費,他們已受夠了。 5、不超過三個按鍵 玩Flappy  Bird的時候,如果你留心,屏幕上永遠只有三個按鍵。整個游戲總共只有七個鍵:即Start、Score、Rate、Pause、Tap、Okay和Share。這是Nguyen對簡單性的一個貢獻,也是Flappy Bird病毒性擴散的原因。其他游戲中,用戶會被游戲塞給你的選擇淹沒。你想看排行榜嗎?你想看這個關卡的提示嗎?這一設定使游戲可以立即重玩并且緊湊。 6、倚賴重力 如果你還沒看過《地心引力》,你可能會不理解這條的意思。Flappy Bird的物理規律關乎本能。你能感覺到自己和小鳥一同以9.8m/s2的加速度墜落。你會為這只可憐的Flappy小鳥揪心。而Angry Birds呢,你不會有多同情那些小鳥,或者那些豬。Clash of Clans里的那些小人們同樣如此。它們只是你戰略的一部分,是你的策略或你的游戲。而當Flappy小鳥墜落時,你會不自禁暗道:“哦,MD。我又死了。” 7、只關乎技能 有些人就是玩不好Flappy Bird,玩過幾盤,他們就會怒摔手機并放棄。他們從未穿過第一根立桿,然后他們就受夠了——卸載游戲。但是App Store里有玩過50分甚至60分的閃亮騎士。這不是一個你能跳級或者會給你提示怎么解決謎題的游戲。它不像Cut The Rope或者Fruit Ninja那樣,是一種獎賞,或一段愉快的游戲時間。它獨標一格,它是Flappy Bird。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技能的人才能得到高分,如果你能玩過10分,那是因為你真的知道怎么輕敲手指。你知道如何預測游戲中重力會如何作用。玩Flappy Bird,你會準確知道你為何玩不好,或者,你也知道你為什么擅長。 8、使一盤游戲的時間盡可能短,因此你會盡可能多玩幾盤 Flappy Bird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太難,你很快就會掛了,這就表示你將一遍一遍、重復許多次玩同一個level,就像一個你無法改掉的壞習慣。你會越玩越想玩。Flappy Bird是一個多巴胺惡魔。 9、攪亂了App Store Flappy Bird也被指控黑客了App Store。考慮到這樣的指責沒有發生在App Store其他app身上,我不能確定其可行性有多大,但是現在討論這個問題也沒什么實際意義了。即使Flappy Bird開始作弊了(我覺得很難在蘋果的眼皮底下作弊),它現在則是自然生長——病毒式生長。并且,其病毒式生長主要由人們對這一app本身吹噓似的憎恨(vaunted hatred)促成。去看看它的評價,你會看到那些打五星的人都是恨它恨得要死的人。Flappy Bird成功變為人人得而恨之的游戲。它是游戲界的Justin Biebe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观看性 | www日本高清视频 |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 91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 欧美亚洲激情在线 |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 青青草原在线 | 日韩一品在线播放视频一品免费 | 国产美女做爰免费视频软件 | 国产欧美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 日韩免费一区 | 91视频国产在线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成人影院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小说网 |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岛国片免费看 | 無码一区中文字幕少妇熟女网站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 非洲黑女人性xxxx | 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影集 | jizzjizz大学生| 午夜影院网站 | 久久久久久久久女黄 |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我意思吧免费的 |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视频免费 | 日本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 视频在线播放 | xxx黑人又大粗又长 xxxx性欧美极品另类 | 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视频 | 男人天堂新 | 久久机热免费视频 | 糖心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V蜜芽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